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师资队伍 > 兼职教师 > 正 文

王爱勤 (研究员)★

【来源:bet365提现要多久 | 发布日期:2016-12-08 】     【选择字号:
姓  名
王爱勤
所属部门
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
职  称
兼职教授
导师类别
博士生导师
研究方向
有机无机复合材料、功能吸附材料
联系方式
0931-4968118(办)   aqwang@lzb.ac.cn

王爱勤,男,理学博士,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。1986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,1999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,2002年在日本作JSPS高级访问学者。现任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,兰州市生态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主任。胜利油田长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顾问,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。甘肃省555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。目前发表论文200余篇,申请发明专利28件,授权发明专利9件,获省部科技成果奖励5项。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有:(1)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研究;(2)黏土改性及其应用研究;(3)甲壳素、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研究;(4)吸附功能材料研究。

近年主持的主要项目有:

(1)荒漠化治理技术与应用示范(中国科学院十五“西部行动”计划项目,2002年);

(2)新型多功能保水剂系列产品研制与产业化开发(科技部十五863重大专项子课题,2002年);

(3)自然降雨条件下植树造林用配套材料(科技部农业转化资金项目,2003年);

(4)干旱半干旱地区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建设试验示范研究(交通部项目,2003年);

(5)凹凸棒粘土的有机化及其应用研究(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,2005年);

(6)具有缓释肥料功能保水剂的研制(中国科学院“西部之光”联合学者项目,2005年);

(7)困难立地条件造林用新材料的研制与应用示范(中国科学院十一五“西部行动”项目,2006年);

(8)低成本多功能仿生固沙新材料(科技部863 探索类项目,2006年);

(9)绿色环保多功能节水制剂(科技部十一五863现代农业技术专项,2006年);

(10)新型复合凹凸棒黏土饮用水深度处理材料(江苏省科技厅太湖专项,2007年);

出版专著:

(1)《甲壳素化学》,王爱勤主编,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08年1月。

(2)《凹凸棒石粘土应用研究》,郑茂松,王爱勤,詹庚申编著,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,2007年4月。

(3)《有机-无机复合高吸水性树脂》,王爱勤,张俊平,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06年10月。

(4)《农用保水剂应用原理与技术》,黄占斌,李茂松,夏春良,祝光富,朱书全,王爱勤,北京:中国农业出版社,2005年8月。

近期发表代表性论文目录:

1. Li Wang, Aiqin Wang,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Congo red from aqueous solution onto N, O-carboxymethyl-chitosan, Bioresource Technology,2008, 5(99):1403-1408.

2. Hao Chen, Aiqin Wang. Kinetic and isothermal studies of lead ions adsorption onto palygorskite clay.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, 2007, 307(2):309-316.

3. Yian Zheng, Ping Li, Junping Zhang, Aiqin Wang, Study on superabsorbent composite XVI. Synthesis, characterization and swelling behaviors of poly (sodium acrylate)/vermiculite superabsorbent composites,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, 2007,43,1691-1698.

4. Junping Zhang, Qin Wang, Li Wang, Aiqin Wang.Manipulated Dispersion of Carbon Nanotubes with Derivatives of Chitosan,Carbon,2007,45(9):1911-1920.

5. Jianghua Liu, Qin Wang, Aiqin Wang.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tosan-g-poly (acrylic acid)/ sodium humate superabsorbent, Carbohydrate Polymers,2007,70(2):166-173.